ads

Friday 23 September 2011

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 人生靠自己打造


彼得巴菲特:成功与钱无关 人生靠自己打造





作为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被人冠以全球最知名“富二代”之称。如果他随着父亲的脚步踏入华尔街,彼得可以少奋斗几十年。但他选择了与老爸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斯坦福大学他只念了三个学期便决定休学,从零开始追逐音乐梦想。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是彼得始终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到处贴广告找工作,自力更生。历经波折,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成为著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赢得了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2011年,彼得巴菲特出版的新书《做你自己》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他在书中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巴菲特家族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对财富的思考。

  快乐不等于成功 快乐源于热爱

  权静:中国社会变化很快,有人认为只有致富有大宅,有名车等同于成功。在今天的中国有人是这么想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书貌似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我的故事不一样,当然每个人对于成功和快乐的理解都不同。

  对于我而言,快乐指的不是大宅或者豪车,拥有它们有时很有趣。但这不意味着它们能让你快乐。有的人会想是富裕给我父亲带来了快乐,但事实上我父亲是因为工作本身觉得快乐。他热爱自己所做的,不管能不能挣大钱都会去做。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使他快乐。就钱而言我觉得钱不是秘诀。

  权静:好的,能否和我们分享您怎样定义成功?

  彼得巴菲特:我的定义是你早上起来感觉如何,如果你早上醒来觉得很快乐,你有很好的关系,有好朋友在生活中有各种乐趣的话,有孩子,有朋友。我认为这就是成功,我从来不会在早上起来看看银行帐户来决定我高兴与否。这是一种内在的感觉。

  权静:但我有些朋友他们挣很多的钱,但早上起来常常担心是否要做很多的工作

  你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吧?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像我、我父亲和其他很多人,工作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我们乐在其中。没把它看成是一项工作,但这不是说里面就没有困难等等。困难是有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你早上起来觉得很兴奋,很想接受挑战,有种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的劲头,我认为就是真正的快乐。

  权静:在您心里,您觉得财富和成功有什么关系?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当然在桌子上能有吃的。能够交租金之类的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只是基本生活费。但是除此之外财富和快乐成功之前并没有关系。很多人并不是非常有钱或物品,但是他们非常快乐。所以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生活你们要保证。在美国有研究就问各个群体的人,你觉得有多少钱能让您快乐,其实这个数字比很多人想的要低。我觉得在美国的时候,他们说这是70万美元一年。这在中国可能还挺多的,但是在美国也就是小康水平,并不是非常的多。没有几百万。因为你还得担心这些事情,你怎么保住这些钱之类。即使你有两栋房子,只能住在其中一套里,还得一直揪心另外一套房子。

  权静:有人对你说的有些不大同意,如果生在一个比较穷的家庭,比如说像生在中国的东北部等等。或者干脆生在非洲面临饥饿,你觉得你的人生会有不同吗?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假如你出身贫苦,你会更加努力的改善生活,这是必然。还有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分。我想这基本是两码事,一是你要有足够的钱来过舒服的生活。拥有快乐和健康,还能抚养孩子。到了这个地步就和你所说的想要更多的钱是两回事了。

  1958年5月4日,彼得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小彼得天资聪颖,六七岁时就对音乐如痴如醉。每当心情郁闷时,他就会坐到钢琴前弹上一曲传统儿歌《洋基歌》。但是此时彼得还只是把音乐当做业余爱好,高中时期他的梦想是做职业摄影师,为此还一度想要退学。直到进入斯坦福大学,他偶然间看到一个朋友用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演绎了如此完美的音乐。这一刻唤醒了他内心封存许久的激情,彼得意识到了自己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走上音乐之路的背后故事

  权静:我在您的书里还读到了两个故事,您成为音乐家之前的。一个是,您在上中学时想做摄影师,另一个是您去了斯坦福,但辍学了。所以这就是两个支持你观点的故事:需要时间。

  彼得巴菲特:是的。我很喜欢摄影,我当时认定这是自己要做的。我中学时花了好几年到处拍照发给校报。我是经历过那个阶段。其实反而帮助我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所以尝试不同的事物,哪些感觉对了,哪些不对,也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兴趣。

  主持人权静:你书里提到你换过3个钢琴老师。你是否怀疑过自己是否能继续走这条路?

  彼得巴菲特:是,但有个过程。我四次去接受音乐方面的教育,每一次收获都不同。我有个朋友钢琴弹的非常好,是他激发了我。大学的时候也有同学,弹奏的音乐很简单,但是非常美妙。这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知道在中国,有的孩子弹钢琴技巧非常完美,非常快。但我意识到,好音乐是表达你内心的感觉,能打动人。音乐重要的是独特的自我,不是说非要弹的有多快,技巧有多完美。

  权静:你还记得你父亲第一次看你演出是什么时候吗?

  彼得巴菲特:我很小的时候参加过一些才艺表演,他会来看。最有意义的是一场很大的美国印第安的表演。这是04年的时候,我到了华盛顿,一个非常大的场合,就像在中国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一样,人们都通宵达旦的排队想要去一票难求。我父亲也来了,我很高兴,他也是。

  权静:我们知道你有两个女儿,教育很重要,您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女儿的?

  彼得巴菲特:我也是说找到自己独特的一面,你想要做什么。同时这并不自私,这个世界不是都围着你转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各种关系。你要跟自己处的好,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是谁,而且你要处理好你跟世界的关系,你在世界中要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选择要追随内心的热爱

  权静:我看了您的书,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像你的一个同学一个女生,她打电话给她父亲说她想要转专业,但是她的选择只有两个,医生或者律师。我的问题是当学生们想要大学选专业,他们父母通常有很多强烈的建议。你该选什么专业

  哪些能挣大钱等。您对父母对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有什么建议?

  彼得巴菲特:我会希望当然我也是这么做的,就是问他们什么能让你兴奋,感到快乐,那你就去追求那一个。当然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既成功也很安全。但是他们很多忽视了快乐这个因素,什么东西能使孩子快乐,有时这些和是你感到安全的事。比如医生有很大不同的。在美国有很多很好地例子。当然包括我自己的。但有更好的例子,比如说比尔盖茨,他上了哈佛这么好的学校却辍学了 追随自己的激情,现在也极其的成功。他是否挣了很多钱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他的职业一直驱使着他不断向前。大学有时候是让你来找到自己激情和动力所在的。很多情况下是的。但是要能够有机会做出选择。比如说我对历史地理地缘学有兴趣。而它们不是最挣钱的,也不是最安全的。我觉得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你自己。

  权静:您父亲沃伦巴菲特是否曾建议你投身华尔街,成为银行家或是投资人

  彼得巴菲特:事实上他没有。我父母都希望我找到自己喜欢的然后去做,他们不止是这么说的,我也经常亲眼目睹他们从中也很快乐。所以我眼见为实就知道这是对的。有书为证。我父亲的确说过你即使是想要去捡垃圾,你真要每天去捡那就去捡吧,我爱你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如果你的爱好来定义了你的独一无二。我不能说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还是错误。

  权静:但是这在中国情况是很不一样,比如说像您父亲说即使捡垃圾也行。你不需要养家糊口。您父亲非常富有,姐姐也生活得很好。但是在中国学生从大学毕业,他要负担起父母的生活,也许他供弟弟妹妹上学还得靠他出钱,因此也许他没那么多选择。

  彼得巴菲特:是的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我和我父亲,我从来没有想过说我父亲会照顾我。但是我永远都是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不管他挣多少钱,他话说得很清楚,而我也同意我要自己照顾自己。不管是捡垃圾还是怎么样,我都是要自食其力的。当然有的时候父母会想,随着他们老去指望孩子来赡养。这个情况就是不一样的了,所以他们就会想孩子能挣更多的钱。这些情况不同如果父母本身情况并不是很好,指望孩子帮忙,孩子们就要考虑更多了。当然很重要的是

  如果你工作不开心,你就会很怨恨你要照看的事情。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妹妹的上学问题,都会让你从中生怨。当然你要从中找到这份工作本身有什么让你值得努力的地方,你干活越加卖力挣钱也会越多。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很喜欢跳舞,但却想这不现实,这个职业并不是非常安全,而且也是吃青春饭。那么如果你在会计方面有才能的话,你可以为一个舞蹈公司做一做账做会计来支持你自己的兴趣,让你周围都是从事你喜欢的事情的人,而不必自己亲身去做。而我想这正是应该牢记的一点,你不需要真正去跳舞,也能置身自己喜欢事情的氛围当中

  通过给跳舞的人做book-keeping,也能带来一些类似的感觉。

  权静: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有的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考高分上好大学,他们并没被教育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干什么。那么要发现它们真的有这么难吗?你又是怎么样发现自己的兴趣的?

  彼得巴菲特:这需要时间,因为我自始自终都热爱音乐。但也没想着我会成为音乐家。这挺有趣。因为这很自然。但也没想过以此来谋生。所以我也上了大学选了各种各样的课程等等。我爱音乐。我怎么才能设法让音乐走进我的生活呢,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即使机会就在眼前。你也会想我不能这样。这确实很难,慢慢地朋友们会说你要怎么样,父母会说社会啊广告啊,买这个你就会快乐啊,所有这些外部信息可能会让你分心,但是你要聆听自己的内心,什么能真正让你兴奋,让你感觉很好,让你想要起来。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有的时候有的人用了大半辈子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才突然醒悟,才换了工作设法使兴趣走进生活。

  中国富人需要正确的财富观

  权静:我们现在谈谈帮助他人,您父亲捐赠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您也在慈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的时候,中国的富人并不像你们一样,他们做的并不够多,您觉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

  彼得巴菲特: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现在发展很快,在过去五、六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正在经历着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让他们与新的社会、新的发展和新的财富来磨合,然后再来回馈社会。我觉得像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等都需要时间来发展。我觉得不是中国性格和美国性格的不同,而仅仅是阶段的问题。不管你从哪里来,人类都是愿意帮助其他人的。要有这样的想法,在有钱之后尽能力帮助别人。

  权静:我们都知道您父亲给你们姐弟每人留了1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你打算拿这笔钱怎么办?

  彼得巴菲特:我认为这责任重大。我和我夫人想尽可能的发挥这笔钱的作用,这需要好好的想想。我们觉得帮助妇女和女孩,支持教育,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帮助社会。关键是你想要带来什么改变,而且你想怎么来实现。当然你也可以每天什么也不想,把钱就捐出去了。但是你也可以想想,你有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战略。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时间。

  父亲的投资秘诀

  权静:再谈一谈您父亲。很多人都奉您父亲为偶像,关于您父亲成功的投资这类主题的书非常多。您觉得是什么使得您父亲如此的成功?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他有一种看数字的一种天赋,就像有的人天生就能弹钢琴一样,他有一种天分。但我觉得真正的秘诀是他不会太在乎结果,他不会说,我一定要从中挣大钱,他只是很喜欢看着数字,和数字打交道。他也没有想要证明任何东西,这反而让他特别的出色。因为有的人是想要炫耀,很多人是想通过这些证明一些东西,他只是很喜欢和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数字,他甚至不会每天查自己的股票怎么样。其实他会把事情看的很简单,不会复杂化,这对于他来说是很有乐趣的。

  权静:你父亲压力很大吗?大家都觉得投资业压力很大。

  彼得巴菲特:完全不会。他看事情非常的长远。比如说,如果你今天损失了一大笔钱,他会说我做这个已经很久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他关注的是几年之后的事,他很放松。

  主持人权静:还有健康问题,也很重要。

  彼得巴菲特:我觉得健康和幸福是有关的,幸福又和热爱工作有关。因为我父亲非常快乐,他会想得很长远,因此也很放松,也会使他很健康。

  权静:你曾说你父亲现在工作状态非常平和。

  彼得巴菲特:是的,他会沉淀下来,不是因为他非常有钱,而是因为他喜欢自己选择的生活,并可以从中做的很好。

  权静:您是否知道他每天工作多久?

  彼得巴菲特:如果由着他来,他根本不用睡觉。他非常喜欢工作,起得很早。基本上是一周七天,比如说六个全天,然后最后一天是半天,最后还玩玩电脑,但是他很爱自己的工作。

  权静:他现在日程还很满吗?

  彼得巴菲特:是的,他是忙,但也不是超级忙。比如说我现在打电话给他,他也还是会接的,他总是能够找到时间,比如打个电话等等。

让你不知不觉上瘾的五件事


让你不知不觉上瘾的五件事




当你喜爱某种事物成为某种偏执的嗜好,当你对某些人或者事呈现出某种病态的思念,当你不可自拔的无法停止某种事物,恭喜你,这种超越习惯的自动继续行为,就是“上瘾”。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危害性但是却依然愿意深陷,但也有的时候,一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网瘾。而这也是,我们不知不觉上瘾着的“瘾头”。

听流行乐
传统意义上的流行乐是一种有着广泛听众且极具吸引力的音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 雅俗共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流行乐“音乐味”渐淡而“商业味”愈浓。无所谓唱功,不在乎歌技,只要公司愿意,包装才是唯一。选秀、绯闻、内幕、 潜规则,各种炒作铺天盖地而来,在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下,往往一夜之间就有众多所谓的“明星”进入大众视野之中。各种前所未见的音乐类型涌入我们的耳朵, 我们不一定喜欢,但也无法抗拒,舒缓的轻音乐、激情的摇滚都被诡异的流行乐节奏彻底取代。


    为何震耳欲聋的流行乐能够让人上瘾?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人体脑内有一块专门控制“流行乐上瘾症”的区域,受欢迎的流行乐能够令得这块区域内愈加活跃。或许不久之后,作曲家除了沿袭自我风格以外,还需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节奏、旋律能够唤醒这块神秘区域的“欲望”。



嗜吃咸食、辣味
 去距离你家最近的美食街、小吃街看看吧,你会发现,你能看到的小吃只有三种味道:甜、咸、辣。


   对于甜食的渴求倒是无可厚非,因为糖分是人体体内的细胞的基本营养组成,所以大脑会发出需要糖分的讯号。食盐无非就是岩石粉末,而辣椒只能“燃烧”我们的味蕾,但是为何我们偏偏会对咸食、辣味也无比喜欢?除了脂肪与肥胖,番茄酱与薯条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原来,食盐含有丰富的钠元素,钠元素具有调控血压、维持神经正常运作的重要作用。而人体无法自行生产人体必须的钠元素,因此,当我们看到含有大量食盐的咸 食时,大脑就像发情的母猫看到了矫健的公猫一样,对人体机能发送出强烈的需求讯号。至于为何人们宁愿被辣得眼泪水直冒还义无反顾的大快朵颐,那是因为辣味 食物能够刺激人体的三叉神经,这种刺激恰恰能让大脑分泌大量内啡肽,而内啡肽则具有舒缓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甚至给人带来天然高潮。就像所有别的高潮一 样,你总是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渴望它的到来。


使用润唇膏
如果要评选“最无聊、最无用的日常琐事”的话,涂抹润唇膏夺魁恐怕是志在必得之势。人们常常在使用润唇膏的过程中逐渐迷上那种拥有柔润双唇的感觉,最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在嘴唇上抹上润唇膏来满足双唇柔软的欲望。


   我们的嘴唇没有皮脂腺,因此也就不具备专门分泌油分的功能,所以我们的双唇特别容易干燥。而润唇膏则能够双唇锁住水分提供一道有效的屏障,晶莹剔透、水灵 灵的嘴唇给女性带来无比的自信。常常涂抹厚重润唇膏会导致嘴唇丧失自身拥有的保湿功能,保湿功能越差,涂抹的需求量就愈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上瘾死循 环”。


人工美黑
在中国有一句名言:“一白遮百丑”,但如今,古铜色、小麦色色皮肤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时尚。阳光总是射不穿大城市天空满布的云层,因此,为了迅速让自己的皮 肤紧跟上潮流的步伐,不少人选择走进美黑沙龙接受人工日光浴照射,即所谓的“人工美黑”。即便是猛增75%的皮肤癌患癌率也无法让爱美的时尚达人停下人工 美黑的脚步,相反,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这条“紫外线之路”。


   在享受人工美黑的过程中,人体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名为β—内啡肽的荷尔蒙成分,这种荷尔蒙成分能够起到麻醉痛楚、排解压力的作用,其效力比市面上的吗啡还要 强上10倍以上。但与此同时,它也会造成“心理成瘾”症状。可以说,它属于类鸦片剂的一种,这也就不难解释人们对于人工美黑的疯狂迷恋了。


嚼冰块
冰块在美国是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喝饮料最少不了的就是冰块,即使是冷藏过的饮料也要加上些冰块才过瘾。更有甚者在饮料喝完之后还要将剩下的冰块倒入嘴中大 嚼特嚼一番,像是要榨取出冰块中残余的饮料。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刻意制作方便咀嚼的冰块,没错,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嚼冰块,甚至产生了一些专门的 论坛、网站与大家分享制作顺口冰块小点心的技巧。这就是新兴的一种上瘾症:食冰癖。


   异食癖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患病者会持续性地咬一些非营养物质,而食冰癖则属于异食癖的一种。现代医学认为,食冰癖的病因,除了体内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以外,更有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Facebook深度整合媒体分享:Spotify和Hulu


Facebook深度整合媒体分享:Spotify和Hulu




Facebook周四推出了全新媒体分享功能,并与Spotify和Hulu等影音服务进行了整合,希望借此将媒体整合为该社交网络服务的一部分。
整合影音服务
Facebook在f8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这些功能将大幅增加用户与好友分享的活动种类,包括他们所阅读的新闻以及收听的歌曲。如果某位用户和好友都订阅了一款Facebook支持的流媒体音乐服务,他们还可以共同收听一首歌曲。
此举正值谷歌推出Google+社交网络服务,并对Facebook施压之际。Facebook最近几周已经对服务进行了大量调整。
“Facebook的定位不仅是你的网上社交图谱,还是你的网上生活。”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师肖恩·柯克伦(Sean Corcoran)说,“这些调整不仅有助于击败谷歌,而且可以带来新的机遇。但有关隐私和服务不够成熟的担忧却会导致进展放缓。”
扎克伯格在f8开发者大会上称,包括Rhapsody和Turntable.fm在内,该公司的音乐合作伙伴正在重塑音乐行业及其商业模式。 “他们认为,推动音乐行业发展的关键并非阻止你收听尚未购买的歌曲,”他说,“而是努力帮助你挖掘更多音乐,并最终吸引你购买更多内容。”
 增加其他功能
Netflix CEO兼Facebook董事里德·哈斯汀斯(Reed Hastings)与扎克伯格共同登台。该公司也将与Facebook紧密整合,但他并未透漏细节信息。华盛顿邮报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名为Social Reader的产品,使得用户可以在Facebook内阅读并分享报纸文章。
对于Facebook而言,与音乐、电影和其他媒体密切整合有望吸引用户在该网站上停留更多时间,从而帮助其赚取更多的广告收入。据知情人士透露,Facebook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6亿美元。投资者普遍预计,该公司将于明年IPO(首次公开招股)。
Facebook周四还宣布对用户个人资料进行改版,将以往的照片和其他信息整合到一个类似于杂志的布局中。这种名为“时间线”(Timeline)的全新资料页面将将充当用户的个人生活日记,并且可以按照年份对信息进行汇总。
借助周四推出的一系列全新功能,Facebook用户还可以在“喜欢”(Like)按钮之外对自己满意的内容采用全新的标记方式。例如,与Facebook互通的服务可以对按钮形式进行定制,包括“看过”一段视频,“读过”一篇文章,或是“吃过”某道菜。
提升广告收入
这类信息都将对广告主有利。美国广告代理公司AdParlor CEO侯赛因·法扎勒(Hussein Fazal)说:“由于Facebook可以搜集更多信息,包括用户观看、阅读、运行和从事的事情,因此可以为品牌和营销人员提供更多的元数据,帮助他们 发布精准广告。”
法扎勒说:“你将得以发布与用户相关度更高的广告,并吸引更高的点进率。归根结底,这意味着Facebook将获取更多收入和更多的广告预算。”

Facebook今天宣布全面改版,推出“时间线(Timeline)

Facebook全面改版 借“时间线”变身网上家园

 

Facebook今天宣布全面改版,推出“时间线(Timeline)”个人页面布局,将照片和活动放在更加醒目的位置上。

 

在今天开幕的2011年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上,该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将“时间线”称作“自我表达的新方式”,记录“人生故事”。
“时间线”如同一本剪贴簿,将用户发布的照片和文字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在个人主页的醒目位置上展现。它的时间跨度并不局限于Facebook诞生后,因此用户可以将照片和事件划归更早的时间段,如1970年的结婚照等。
分析人士认为,“时间线”的推出,显示了Facebook从网上“游乐场”向“家园”转变的雄心。
约有2000位创业家、开发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f8大会的开幕式,网上视频直播的观众超过10万人

 

Google+开放首日访问量创记录 达358万次







本周二是谷歌向公众开放Google+注册的第一天,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Experian Hitwise最新发布的数据,Google+当天在美国创下了近358万次的日访问量。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Google+之前只针对邀请用户访问期间创 下的最高记录——大约32.1万次。
  但相比于Facebook的流量,Google+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Experian Hitwise数据显示,即使是以周二创纪录的流量与同日Facebook流量相比,Google+仍然只有后者的七十二分之一。最新数据并不包括来自用 户移动设备的访问量,如来自手机应用或是Google+“通知栏”(notification bar)上用户的流量。
  随着Google+的全面推广,谷歌一直在积极利用“名人效应”,为Google+吸引更多用户。周三,谷歌与“黑眼豆豆”(Black Eyed Peas)组合主唱威尔(Will.I.Am)共同宣布推出视频群聊服务Google+ Hangouts。虽然从Experian Hitwise的数据中无法衡量威尔是否给Google+带来了更多流量,但“名人效应”确实提升了Twitter及其它社交网站的受欢迎度。
  与威尔的互动还不断使谷歌加大对Google+在线视频聊天功能的宣传,这也是一个被认为技术上优于Facebook的功能。Google+本 周推出了多项新功能。同时,谷歌网站主页还增加了一个大箭头模样的“涂鸦”,涂鸦指向Google+在其网站上的链接,还写道:“你被邀请加入 Google+。”
  这种推广方式看似奏效了。Experian Hitwise数据显示,Google+周二59%的流量来自于谷歌搜索主页,而此前一天只有41%的流量来自于谷歌搜索主页

Wednesday 21 September 2011

为何乔布斯卸任苹果CEO后,苹果股价仍创新高?

 为何乔布斯卸任苹果CEO后,苹果股价仍创新高?


乔布斯卸任苹果CEO一职已有一段时间,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媒体和业内有关苹果的报道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三星自主系统的开发;微软Windows8预 览版的发布;惠普的转型等,似乎乔布斯的离去真的对苹果产生了影响。但就在这两天苹果再次成为业内的焦点,因为它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而且是逆势大涨,其 市场不但稳超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还逼近微软和谷歌两家科技巨头的市值总和,正当种种表面的迹象说明苹果正受乔布斯离任影响之时,苹果的股价为 何能够再创新高呢?




乔布斯辞去CEO一职后,苹果股价再创新高究竟说明了什么?
对此,有业内分析称,这和摩根大通这两天出炉的有关苹果即将发布两款iPhone,即iPhone5iPhone4S有 关。有道理,一般情况下,每逢苹果有产品利好或者发布和乔布斯的什么消息一出,其股价随即会被反映出来。不过这次股价的逆势上涨,笔者认为除了上述的消息 之外,更重要的是从苹果所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本身看,苹果依旧占据着较大的优势,相比之下,对手似乎较之前显得更加混乱和低迷。

IDC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苹果iPad 2平板电脑占据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的68.3%Android平板电脑出货量比例下滑。要知道iPad现在和未来将是苹果业务中仅次于iPhone第二大支柱业务,在之前让惠普的基于WebOS的平板电脑TocuhPad99美元的价格惨淡退场之后,另一个被认为有实力的挑战者黑莓的平板电脑Playbook在刚过去的一个季度中也遭受重创,与自身上个季度的销量相比,锐减一半,仅为苹果当季iPad销售的接近1/50。此外,刚进入平板电脑市场不到一年的夏普近日表示,该公司将在本月底终止两款Galapagos平板电脑的销售。




尽管在平板电脑市场苹果已占尽优势,但其在市场中遥遥领先的首选率,预示着未来这一优势的延续
与此同时,来自ChangeWave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乔布斯辞去CEO一职后,相比2008年时的调查结果,对于乔布斯是否当CEO这一点上,用户显得更为淡定。而在未来平板电脑的选择上,首选iPad的用户仍然高达85%,满意度为70%,远远超出所谓的竞争对手,而平板电脑市场同比303.8%的增长说明未来的平板电脑市场仍具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意味着平板电脑在未来仍会给苹果带来源源不断的营收和利润,相比之下,对手的退出和疲软,又让苹果有独享这份市场之利。这也是为何业内认为苹果目前完全没有必要发布或者应该推迟新的iPad3发布的主要原因。原因很明了,iPad2在平板市场尚未遇到真正的对手。目前就大幅领先对手,且仍有很大的能量,或者说能量尚未完全发挥,未来又有新的产品做后盾,平板电脑这块近乎于被苹果独享的大饼自然被苹果的投资人看好。



2008年相比,用户对于乔布斯是否当CEO对于他们是否会喜欢苹果的产品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同样的表现在智能手机市场也被反映出来。尽管在智能手机市场,谷歌Android势头强劲,但当其并购摩托罗拉之后系列声明和举措看,已经让其他的合作伙伴产生动摇,这种动摇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它的另一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三星近期多次声称要大力发展自己的Bada系统,近日更有报道称,三星要开源自己的Bada,以在未来减少对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依赖,而另一个合作伙伴HTC,也宣布在未来可能会通过并购或者自主研发来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众所周知,Android能够有今天,与谷歌开放的,联合这些合作伙伴的策略密不可分,但从目前看,Android阵营,主要是这些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似乎都做了两手,甚至是三手的准备,不管怎样,这要这些重量级合作伙伴稍微转向的话,Android阵营就有分化的危险,而这恰是苹果所愿意看到的,毕竟,Android目前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

Android阵营纠结之时,上市已经一年有余的iPhone4仍是目前最畅销的智能手机。现实地讲,即便苹果苹果今年不发布新的iPhone的话,其保持领先的位置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与苹果iPad有些类似。不过业内还是期待苹果新的iPhone的亮相,如果是这样的话,相信苹果又给给追赶的对手以新的压力,压力之下,对手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调整?是否忙中出错,再次给苹果以及会还真不好说。









iPhone表现依然强劲,并有可能拿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
最后就是苹果的Mac,当全球PC市场疲软之时,Mac却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和最高的利润,而近期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报告显示,苹果Mac已经连续第八年荣膺顾客最满意个人电脑产品的称号。与之相比的是,惠普,这个全球最大PC厂商目前仍在为自己的PC业务去留问题在徘徊。








PC市场疲软之时,Mac的首选率还是领先于对手,难怪Mac的销量增长迅猛
综上所述,在乔布斯辞去苹果CEO一职后,苹果各主要业务的竞争力并未受到影响,相反,随着对手策略的纷纷改变,未来反而给苹果留出了机会,而苹果本身就已经很强大,这正反的作用力,让苹果的股价再创新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台湾最有价值品牌榜 HTC挤下宏碁夺冠

 2011年台湾最有价值品牌榜 HTC挤下宏碁夺冠


2011年台湾最有价值国际品牌昨日揭晓,HTC(宏达电)以36.0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挤下ACER(宏碁(微博)),成为台湾最有价值国际品牌。

  2011年台湾最有价值国际品牌昨日揭晓,HTC(宏达电)由去年的第二名前进一名拿下第一,品牌价值达到36.05亿美元;第二名则是去年第一的ACER(宏碁),品牌价值19.4亿美元;第三名为ASUS(华硕),品牌价值16.37亿美元。其中,华硕连续9年进入台湾国际品牌前三名,2011年品牌价值较2010年提升27%。

  前10名其余品牌为:第四名为TREND MICRO(趋势科技(微博)),品牌价值12.17亿美元;第五名为MASTERKONG(康师傅控股),品牌价值11.9亿美元;第六名为WANT-WANT(旺旺控股),品牌价值7.39亿美元;第七名GIANT(巨大机械),品牌价值3.37亿美元;第八名为MAXXIS(正新橡胶),品牌价值3.35亿美元;第九名为SYNNEX(联强国际),品牌价值3.17亿美元;第十名为ADVANTECH(研华科技(微博)),品牌价值2.41亿美元。

  第11名至20名则依次是:85度C(美食达人)、D-LINK(友讯科技)、MERIDA(美利达工业)、TRANSCEND(创见资讯)、CYBERLINK(讯连科技)、ZYXEL(合勤科技)、DELTA(台达电子)、UNI-PRESIDENT(统一企业)、JOHNSON(乔山健康)、KGI(凯基证券)。

  总体品牌价值方面,今年台湾前20大品牌的品牌总价值达131.03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40%,前10大品牌的总价值增长幅度则达到43.9%。

  2011年台湾最有价值国际品牌调查由台湾贸易局主办、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协会执行、《数字时代》杂志和国际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协办

微软投诉谷歌非法抬高广告价格50倍

 微软投诉谷歌非法抬高广告价格50倍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正在调查谷歌是否非滥用其在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非法抬高广告服务价格。

  该知情人士称,FTC的此次调查是因微软的投诉而进行的,并且作为今年早些时候开始的对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的一部分。

  华盛顿Doyle, Barlow & Mazard律师事务所反垄断律师安德烈·巴洛(Andre Barlow)称,如果该消息实属,微软的投诉可帮助FTC树立一个谷歌滥用其搜索主导地位的案例,谷歌的行为违反了《谢尔曼反垄断法》(Sherman Act)和其他反垄断法。

  巴洛同时指出,在调查谷歌的同时,FTC也会考虑到投诉者的动机。微软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也是谷歌的最大竞争对手之一。

  微软证实投诉过谷歌

  谷歌发言人亚当·科瓦塞维奇(Adam Kovacevich)表示,谷歌尚不清楚微软投诉的细节。至于广告价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用户的搜索关键字的相关度有关。

  科瓦塞维奇说:“我们的广告系统如此有效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向用户提供的广告相关度较高”。

  而微软发言人杰克·埃文斯(Jack Evans)证实,微软确实针对广告价格问题对谷歌进行过投诉,但拒绝发表更详细的评论。埃文斯说:谷歌不应被允许限制其他公司创新,提供竞争性产品,但谷歌目前就是在这样做。”

  广告价格提升近50倍

  知情人士称,微软早在2007年9月首次投诉谷歌,称谷歌大幅提升微软一则Windows Live广告的服务价格。Windows Live是必应搜索的前身,是谷歌搜索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

  该知情人士称,微软当时在“hotmail”关键字的搜索结果中提供了Windows Live广告。最初每次点击的服务费用是10美分,后涨至5美元。

  谷歌当时告知微软,涨价是因为点击广告的用户被定向到一家劣质网站。而微软则表示,广告指向的网站是Windows Live主页,包含Hotmail电子邮件等服务。

  与微软一样,MyTriggers.com和Foundem也针对谷歌广告价格上涨问题进行了投诉。上个月,法官驳回了MyTriggers.com的投诉。

  搜索公司系竞争加剧

  加州圣克拉拉大学高科技法律学院院长埃里克·高曼(Eric Goldman)称,微软的投诉表明各大搜索引公司纷纷争夺规模庞大的在线广告业务。当前,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约为400亿美元。

  除了服务价格问题,微软还投诉谷歌向广告客户施压,签署一些令其客户很难在雅虎或必应上投放广告的协议。此外,谷歌设置一些技术障碍,使客户不能对在谷歌和其他平台上投放的广告的点击次数进行比较。

  而谷歌发言人科瓦塞维奇则对此给予否认,称:“我们从未阻止广告客户在其他平台上投放广告,也没有限制广告客户将其广告数据迁至其他平台上。”

  更广泛的调查

  今年早些时候,FTC已经对谷歌是否滥用其搜索地位展开了调查。谷歌6月24日曾表示,FTC已经对其商业行为展开调查,谷歌将配合FTC的调查,并回答相关质询。

  微软发言人埃文斯称,在调查过程中,FTC已经传唤过微软,咨询相关问题。据悉, FTC主要调查谷歌的搜索排名是否偏向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利用Android限制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据谷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去年293亿美元的营收中,广告营收占到了96%,即282亿美元。IDC分析师卡斯滕·维德(Karsten Weide)称:“没有广告业务,谷歌及其竞争对手根本无法生存。”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谷歌拥有美国在线搜索广告市场59%的份额,而微软市场份额为9%,雅虎为7%

拿错了圆珠笔

史上第一職業


再來一次



 

超能力用過度了

超能力用過度了









Tuesday 20 September 2011

智能手机的互联网变局

随着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战局,各种形态的手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概念集中爆发,而整个移动终端的产业链也开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谷歌8月15日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意在专利已毋需置疑,但值得深究的是从竞购北电专利失败后,谷歌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单125 亿美元的收购。其决策速度之快与执行力之强都给意欲征战智能手机市场的厂商上了一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要么快速积极变革,要么死路一条。
    在全球市场方面,苹果会在乔布斯有生之年继续致力于其iPhone5、iPhone6,而随着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微软与诺基亚结盟,这两大阵营正式与苹果 形成了对阵之势。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活跃程度比起产业巨头来丝毫不弱:微博手机、云手机纷纷问世,互联网厂商与手机厂商牵手的消息频频传出。
    这是一个概念丛生的年代,这是一个拼命搏上位的年代,但这也是一个大部分用户懵懵懂懂的年代,更是一个用户们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初级阶段。
    各种结合互联网服务的新概念、新产品其实都是投石问路,很可能没有哪个产品能真正一飞冲天。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意味着移动终端行业的产业链条上正在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基因。
    手机拥抱互联网能否1+1>2
    在这一轮手机厂商的斗法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手机厂商联合互联网厂商推出合作手机,其中华为与腾讯合作推出的QQ手机,以及HTC与新浪联合推出的微博手机微客,都是将互联网厂商的某种应用深度定制到智能手机中。
    手机厂商中第一个与互联网厂商合作的就是华为,作为终端领域的新兵华为希望借助产业链获取快速的认知度,与华为同在深圳的腾讯成为了华为第一个合作伙伴,在华为终端CMO徐昕泉看来要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放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是一次尝试,但是华为却拿出了精锐部队,QQ手机是在华为的百万级机王8500(分为联通版U8500和电信版C8500)的基础上开发的,先于去年 年底发布的HiQQ手机是基于U8500所作的深度开发,在Android2.1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除了内置了19种QQ应用外,将通讯录与HiQQ之间 无缝连接的设计颇有新意:当用户登录手机QQ服务后,即可以在通讯录中直接看到QQ好友的在线状态、个人资料和空间动态等信息,并可以直接从通讯录中一键 登录QQ,给好友发送信息。除此之外,为了方便用户快速分享图片还增加了智能图片处理功能:自动转换图片大小和格式,便于上传至QQ空间、腾讯微博等。
    经过了HiQQ的试水,华为在今年6月又推出了天翼QQ手机C8500S,这一次不仅延续了HiQQ深度集成QQ应用的特点,还在硬件设计上加上了一个小小的Q型触摸键。
    尽管华为二度牵手腾讯,并且合作不断深入,但是这种合作并没有达到战略的高度,并且不具备排他性,只是做一种尝试。对此徐昕泉向本刊记者表示:在用户需求的每一个层面上,我们都需要找到合作伙伴,目前我们是跟腾讯的合作,但是未来还会跟中国7到8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合作。
    华为选中的是腾讯,而HTC首度牵手互联网厂商选择的是新浪,此前在全球市场推出facebook手机已经透露了HTC选择合作伙伴的思路,而任伟光再次 对本刊证实了这一思路:“这次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微客是因为我们很有信心,做出社交网络手机这样一个类型,作为智能手机细分的一个种类。”显然未来 HTC还会和国内其他互联网厂商合作,但是基本会首先锁定在社交网络这个领域。
    至于为何要与互联网厂商深度集成,任伟光认为当微博是一个独立应用的时候,互联网厂商只会去考虑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板,例如在视频、分辨率方面必须要去适应最低端的手机。所以对于一些高端用户而言,体验并不好。
    微客的设计秉承了facebook手机的特点,机身下方蓝色的F物理键变为了新浪微博logo的物理键。而这个微博键将渗透到十个应用场景中,无论浏览图片还是听音乐都可以经过该微博键分享至微博,这对于微博的深度用户而言应该是较为贴心的设计。
    华为和HTC的这种尝试,可以被理解为是希望通过深度整合某些最大的互联网服务,首先建立一些差异化的产品,进而摸索能否与互联网应用企业共同构建一个在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之上的“应用系统”。
    但是这种尝试非常依赖那个互联网应用对用户的不可或缺性和延展性,比如HTC与新浪微博合作的手机,就非常依赖微博真正变成国内用户不可或缺的生活轴线和社交网络,而不仅仅是现在的新锐媒体。
    手机:云计算的最好落脚点
    谁也没有想到乔布斯的一个iCloud就让高高在上的云落了地,让这个原本只在IT业界所熟知的云计算概念终于与消费者接轨。而乔布斯的号召力的确不容小视,事实上iCloud从技术和概念上都不是苹果的创新,但却是消费者最为买账的。
    iCloud的本质就是替代本地的数据导入工具iTunes,而云计算应用到手机领域最根本的应用就是将存储、应用搬到云端,避免占用有机存储空间,还可以起到备份数据的功能。而具体到各家厂商的云手机应用又不太相同。
    虽然也是合作,但是阿里云手机已经不是单纯将阿里的一部分应用深度定制进天语的手机,而是天语的硬与阿里的软相结合。由阿里提供操作系统和应用运营管理,即阿里云服务,由天语负责硬件研发和测试。
    阿里云服务除了秉承了云手机的基本功能,提供100G的空间,供用户在云端同步存储手机中的照片、通信录、短信已经通话记录,此外更多地是集成了阿里的一些应用,如淘宝的购物推送信息以及支付宝应用等。
    天语总裁荣秀丽对本刊记者表示:“如果我们不在互联网上有所突破,这个公司可以关门了,对于我们而言阿里云手机是革命。”之所以选择与阿里深度捆绑,荣秀 丽有几方面考虑:首先,她认为从阿里整个集团角度讲他们需要将互联网上的优势平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需要智能手机这样的载体,阿里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虽然阿里云推出后,借助淘宝网渠道和天语的自建渠道,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但是引来舆论热议的却是手机的阿里云OS,更多人认为这是基于 Android2.2所作的二次开发,没有必要披上OS的外衣,对于这样的说法荣秀丽给出的解释是:安卓本身是谷歌的,谷歌用安卓,就是为了兼容谷歌在它 的云上的应用所做的,如果阿里巴巴想做一朵云,绝对是为了兼容阿里巴巴的应用所做的,绝对不是为了兼容谷歌的应用所做的,所以阿里做这个云的时候首先干的 一件事情就是手机跟云必须用同一个神经系统,但这是不可能根据2.2改的,因为谷歌要连接的是它的云,而要联系阿里的这朵云必须要重新设计这个神经系统。
    换言之,如果Google的云是为了更好地在移动互联网上卖广告,延续它在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那么阿里云更多地是为了在移动互联网上卖东西,延续淘宝在互联网上的成功。而这正是阿里和荣秀丽看重的收入来源。
    事实上,理清了云OS到底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从中可以看到天语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合作相当深入,其优势是可以更好地适配软硬件,但隐忧就在于商业 社会没有永远的伙伴,而且阿里云究竟承载了马云多少移动互联网的决心还很难下定论,这一点或许荣秀丽心中也清楚:她一直随身带着两部W700——安卓版、 阿里云OS版,除了要第一时间比对阿里云与安卓版之间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她的两手准备。
    除了阿里云手机之外,另一个推出云手机的就是华为。今年8月发布的Vision是华为第一款云手机,与阿里云更多地考虑未来收入方式不同,目前华为云手机 的特殊应用更多地是围绕手机本身的一些应用,除了160G超大存储空间外,华为云手机主打的亮点是“手机不怕丢”:为用户提供了手机定位、手机锁定、手机 信息转移和擦除以及手机电话转移等远程管理功能,如果发现手机丢失可以从PC端锁定手机,并且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擦除。
    显然这种纯粹基于手机本身的应用相较阿里云而言或许更具有吸引力,购物对于大多数人只是锦上添花,而防止手机信息流失却是每个人都关注的。
    徐昕泉表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款支持云服务的手机,今年会达到20款,明年这个数字还将翻倍,而从应用角度华为终端表示还将继续深化,徐昕泉称:“现在发布 的云服务平台是独立的。未来,我们五彩祥云会越来越多,从云计算的本质来讲,在IAAS、PAAS的层面上会做下来,在SAAS上面会做到业务的分离,通 过共享安全、共享网络连接能力都可以做到一起。”
    谈到做云手机的优势,徐昕泉认为目前云业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网络管道的限制,而在这一点上华为作为通信网络设备厂商将更了解管道的特点,也更了解运营商的需求。
    但是华为的隐忧是,作为设备厂商华为自身并没有云业务,目前华为的应用规模还不够大,运营如此庞大的云是否真的能够带来收益?依靠什么与合作伙伴分成成为华为需要去关注的。
    虽然这是一个提给华为的问题,同时也是天语面临的问题,云概念究竟能够给手机厂商带来多大的利益?运营、建造和管理云的成本很高,阿里虽然拥有看起来不错 的分成模式,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规模上,如果阿里云手机不能在短时间内冲量,那么这种分成模式是否能够养活产业链上的人也就成为未知。
    作为网络领域的老对手,中兴在终端领域又与华为终端相逢,但与华为不同的是,中兴终端总裁何士友对于云概念相当谨慎,他甚至直言现在云手机更多是炒作。之 所以他认为是炒作,其原因在于:“现在消费者对于云概念的认知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消费者对于智能的概念还没有接受,再谈更深的云,我觉得会把大家脑子搞 乱了,而且会变成一种乌云。”虽然中兴在云计算方面也有研发,但是何士友并不打算过早地抛出云手机这个概念,“未来确实云服务是趋势,但那是当智能手机到 了一定阶段,你再跟大家提云的时候才会变成现实。”
    一切只是开始
    用HTC董事长王雪红的话来说:“这一切只是开始”。而对于国内的众多厂商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开局就耗费掉所有弹药,而是要保持打一场持久战的战斗力。
    目前,无论对于手机厂商还是PC厂商,甚至是互联网厂商,智能手机市场都像一块诱人的肥肉。智能手机对于传统手机市场的拯救自不必说,对于PC厂商而言,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9亿部,PC出货量为9210万台,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
    全球市场目前对于智能手机仍处于乐观的状态,IDC表示2011年全球市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5%,达到手机市场总体增长率的4倍。来自分析机 构的利好消息,以及市场对个别智能手机的热捧,也有可能令厂商们迷失方向,对于最热爱跟风的中国制造而言,2G时代的国产手机溃败仍然历历在目:在便携式 手机普及的初级阶段,众多国内厂商如波导、夏新、TCL、科健、康佳等手机厂商都盛极一时,甚至可以凭借着性价比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厂商抗衡。
    而随着消费者对于手机产品的深入了解,加之国内厂商在研发、设计以及服务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厂商存在差距,不久就集体大溃败。将国内手机市场拱手让给了国际厂商。
    另外一方面,对于智能手机市场的热度如何能转化为收益?也是值得手机厂商冷静思考的。根据iSuppli公司的研究显示,2011年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市场 预计出货量增长53%,从去年的3500万部上升到5410万部。虽然这看起来是对于智能手机厂商的利好,然而5410万部已经是最乐观的预计,这个数字 能够容纳下多少家手机厂商?还不排除智能手机在经历初期的增长后,还有可能迎来降温。与这一谨慎数据相对应的,是国内手机厂商无限大的决心,各家心里都在 谋划一盘很大的棋:无论是云概念,还是合作手机,要想获得厂商预期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巨大的出货量基础之上。
    而意欲在智能手机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的厂商似乎要重新思考,不仅仅是国内厂商,看目前智能终端三股巨大势力:谷歌、微软、苹果,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没有一个名字叫:手机厂商,无论是已经被谷歌收购的摩托,还是与微软关系暧昧的诺基亚,都在暗示着手机厂商的一种命运。
    在这一轮攻势中,手机厂商所表现出的积极值得称赞,然而如何避免用力过猛,多考虑消费需求,而不是执著于自家产品才是关键。毕竟除了苹果以外还没有人能够 牵引消费者,另外两个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国际级厂商三星与HTC的经历都在反复强调:贴近消费者,多做尝试少押宝才是关键。

免费商业模式完全指南

Future Simple是一家为小商户开发在线软件的公司,其创始人兼CEO Uzi Shmilovici撰写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基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经济学教授Eric Budish的一项研究,并结合了Andreessen-Horowitz的风险合伙人和斯坦福商学院教授Peter Levine的观点和意见所作。
  免费提供产品或是其某个版本这样的做法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
  定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很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家都没能充分考虑如何定价。他们常常都是直接参照类似商品的定价策略,盲目相信一些所谓“专家”的言论或是依赖破碎原理(broken rationale-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我们的产品应该卖到X美元)进行定价。
  免费有时候需要更多考虑,因为它也有很多种形式。我们要从批判性的角度来观察它,深入探究为什么有些公司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成功,而另一些却失败的原因。在参考一些经济学学术论文,行为心理学书籍和公司策略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边际成本法则
  合理的定价在吸引顾客方面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里面蕴含了一个比万有引力还“真“的经济学原理:在完全竞争市场,长期产品价格(也叫“市场出清价格”)将会是生产的边际成本。
  因为主机和带宽成本的不断下降,现在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边际成本已经趋近于零。换句话说,如果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成本(暂时忽略支持的费用)为“0”,那么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的长期价格也将会是“0”(这是由竞争压力形成的)。
  体验产品
“免费”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为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是服务。大多数互联网产品或服务都可以被定义为是“体验产品”:顾客需要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Dropbox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回想一下Drew Houston说的:“事实上,Dropbox提供的是一种人们不知道他们需要的产品,只有试过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它的价值。”
  有许多学者对体验产品的定价做了相关研究。1983年,经济学家Carl Shapiro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顾客都倾向于低估产品价值,那么体验产品的最佳定价应该以一个较低的试定价开始,当顾客发现产品价值时,再逐渐抬高价格。
  另一些时候,顾客可能会高估一些产品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定价策略应该是:在初始阶段尽可能地抬高定价或是和顾客签订长期合约。
  这也是顾客不愿意对某项服务或产品做出预付或是签订长期合约的原因。
  因此,试定价在这里其实是一个信号机制。也就是说,一个较低的初始定价暗示了你对你的产品非常有信心——它一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
  “免费”的心理学
  对于“免费”的心理学也已经有很多研究。Chris Anderson的《免费》(“Free”)和Dan Ariely的《可预测的非理性》(“Predictably irrational”)两本书就专门研究了这一课题。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免费”看成是一个情感热键,这个热键能够迅速地降低顾客的心理屏障。因为许多人都忽略时间的投入,“免费”让他们觉得“没有任何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说,免费是促使人们使用这个产品或服务的巨型加速器。不过在人们以“0”价格开始使用之后,商家很难说服他们开始付费。这种现象已经足以拥有一个专有名词:“一分钱效应”(“The penny gap”)——让顾客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付出第一分钱往往是最为艰难的一关。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精明地选择“高级功能”的原因。
  决策因素
  如果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成立的话,“免费”(或是“免费商业模式”)应该就是决策的答案了。当然在这期间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下面的基本框架能够帮 助你做出一个更为明智的决策。不要以为“所有复杂的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是真理。这个框架作为一个思考工具来用非常有效,但是它并没有简单的公式。
  首先,你要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希望我的公司有多大规模?如果你只是想要建立一个能为你带来8000美元月收入的公司,同时又有一个好的产品,你可以不必采用免费商业模式。不过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主导型公司并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免费商业模式就能够加速你的产品蔓延。
  这些免费用户的价值在哪里呢?对于所有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公司来说,它们都拥有能够从免费用户那里得到收入或是节省开支的方式。有些是减少市场营销成本(Dropbox),有些是在广告或是数据(Pandora, Evernote, Mint)上赚钱,还有的公司能同时通过这两方面得益。如果你还没办法将免费用户资源用在节约市场开销或是以此从第三方获得收入——现在想想怎样能实现!
  为免费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是什么?这是免费商业模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你花费大量的费用或时间来服务这些免费用户,你会损失掉大量的金钱。这些服务成本必须要低于它们所能带来的美元价值才行。
  这个市场有多大?Evernote的CEO Phil Libin说过:“想让100万人付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10亿人使用。”免费还能给你增加一种另外的获得收益的方式。你需要一个大的市场以保证最后能有足够多的人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付费。
  顾客能否从其他顾客也使用这个产品中获得价值?这将决定免费用户会向多少新用户提到这个产品。我们有三个层面的价值:
  固有价值——你只能和同样也使用Skype的人通过Skype联系;你只能和另一个Dropbox的用户分享一个Dropbox文件夹。从这个方面来说,免费商业模式可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策略。
  附加价值——你肯定不希望LinkedIn中只有你一个用户。你从其他也使用LinkedIn的用户那里获得价值。从这方面来说,如果你采用一个有效的邀请机制,免费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你获得牵引力。
  无价值——你不在乎是否有其他人也适用Evernote。用户向另一个人推荐这样的产品时,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觉得这个产品本身非常棒。
  “免费”的类型
  免费商业模式得以运作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结构。你提供哪些免费服务?哪些收费服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免费策略。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受欢迎的几种:
  真正的免费商业模式——为产品提供免费版本和收费版本。
  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这样的模式:
  基于价值——这是最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策略。有越多的顾客使用这个产品,它就能产生越多的价值,而转移成本也会变得越高,而在某一点处,它会达到一个使用限制,用户想要突破这一限制就必须付出一定的费用。Evernote和Dropbox就是这类产品。
  基于特性——比如向某一个用户提供免费产品(例如公司规模的用户)。就拿B2B应用来说。如果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会永远使用这个应用而从不进行升级。但如果是一个拥有三个人的公司,因为不能添加更多用户,所以没办法真正试用,最终我可能不能看到它的价值。
  交叉补贴的免费产品——免费提供一款产品并对其互补品收取费用。
  有时间限制的免费试用——提供给用户一个X天的免费试用期,在试用期结束之后开始收费。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如何确定X。一方面你可能希望这个时间短一些,另一方面它又要足够长以使得顾客能够认识到产品价值。
  开放源作为一个免费模式
  最近我看到了很多企业家都在纠结是否免费开放源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区分一下。开放源模式无疑能够加速你的产品扩散,同时也是一个可行的免 费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大主要优势。开发者们可以为你的产品添砖加瓦(像WordPress),这样也可以加速你的产品开发。另一个优势是客户能够掌握源代 码,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然后你能提供一些收费的专业功能或附加价值服务。很关键的一点是,你的代码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使这个代码商业化来建立一家公 司。记住,如果要撤销开放源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不可能)。
  最后一点成功的秘密
  在评估是否采用免费商业模式时,你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然而,我还想分享最后一个秘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公司都有一个共通点: 他们都拥有非凡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那所有以上的一切都毫无价值,没有任何方式能让你通过免费商业模式获得成功。

Monday 19 September 2011

三星智能手机发展畸形 bada前途存疑

三星智能手机发展畸形 bada前途存疑

 


受iphone和android侵蚀,诺基亚智能手机陷身困局被业内广泛关注,这其中原因很大部分在“枪打出头鸟”。其实,另一通信巨头三星比起诺基亚来,在智能手机领域更没什么作为,却被好事者遗忘。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排名前五分为:诺基亚(33.1%),RIM(16.1%),苹果(15.7%),三星电子(7.6%),HTC (7.1%)。
  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诺基亚智能手机虽然饱受symbian困扰,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居榜首。凭心而论,还能保持这个市场份额,着实不容易,非议应该适可而止——从功能机和智能机所占份额来看,诺基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至少其智能手机份额与其在全球所占份额没有太大出入。
  反观三星,发展却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有些“畸形”。三星手机在全球份额超过20%,稳坐第二把交椅,但在智能手机领域份额却不足8%,既不及新军iphone,又被新军HTC追赶得上气不接下气,手机份额与智能手机份额反差极大。让消费者困扰的是,功能机居多的三星,手机价格却远在诺基亚之上,实在有些费夷所思。
  对三星智能手机造成巨大威胁的,除了HTC,还有老对手摩托罗拉。虽然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领域排名没有进入前五名,但众所周知,摩托罗拉自从采用android之后,发展势头咄咄逼人,现在坐上了android手机头把交椅,王者归来的跫音清晰可闻。
  为强化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bada——三星看到了智能手机之争本质在操作系统之争,但很遗憾,开源的bada比起苹果封闭的ios、谷歌的android和诺基亚的symbian来,bada难以成为正规和主流,甚至比起微软要死不活的windows mobile来,都藉藉无名,差上一大截。孤芳自赏的bada能否在强者云集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现在难以妄下决断。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普遍不看好三星bada却是不争事实。
  就连三星自己对bada都不看好,豪言把bada打造成与苹果ios平起平坐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三星,对bada还是信心不足。在三星目前主推的旗舰智能手机Galaxy系列中,采用的却是android操作系统——显然,三星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比起android来,bada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个顶级的Android 应用介绍

25个顶级的Android 应用介绍

  Android Market 可能不会有iPhone应用商店那么多程序,但也有够多到淹没你,而且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为了帮助你选择它们,这里列出的是我在Android 上发现的觉得是最好的应用程序。同样,记住这只是在一个时段内的参考, 现在Android平台是发展如此迅速,我保证下个月我的屏幕看起来又会有所不同(会换掉一些程序)。下面我列出了前25个最优秀的应用。

截屏

应用列表    

1.谷歌语音      

谷歌语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服务,我认为这是Android本身一个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因为苹果在iPhone中拒绝谷歌语音。你可以使用一个电话号码,可以拨打很多地方的电话或设备,还可以让你通过网络访问你的所有语音邮件和文字信息。 Android的应用集成度很高。打出的电话显示是来自谷歌语音号码,所以 这样便可以保护你真正的私人手机号码。

2. 任务杀手    

多任务的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你需要管理你的应用程序以免手机损害性能或电池寿命。任务杀手(ATK)是我最喜欢的。它甚至还带有一个小挂件,点击一次,就可以关闭所有打开的应用程序。

3. Dropbox      

Dropbox是一个出色优秀的云服务,可以自动同步 多个计算机(Windows,Mac或Linux)上的文件夹。这个程序将Dropbox扩展到Android,可以与其他应用程序(Documents To Go)进行交互打开文件。

4. Evernote      

一旦你习惯了在虚拟键盘上打字(坦诚地说这样的事我做了一年多),那么这些设备很适合用来做笔记,而EverNote则是一个优秀的笔记应用程序。而且它类似Dropbox,在本地保存数据也同步到你其他机器和设备。

5. DroidAnalytics      

出于某种原因,谷歌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手机版谷歌分析(Android或iPhone都没)。在Android我发现最好的一个是DroidAnalytics。另一个也不错的是mAnalytics。

6. Documents To Go      

免费版本的Documents To Go提供了一个Word和Excel文件的阅读器。如果你要编辑文件和添加支持PowerPoint文件组件,你可以升级到完整版本(15美金)。如果你想要编辑功能,我会还建议你看一下Quickoffice。

7. Amazon Kindle      

我从来没有热衷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器,但我是Kindle 移动应用程序的粉丝。因为手机随身携带,我任何时候有空闲都可以拿出来读上几页,这让人感到很轻松。

8. Places Directory      

这是一个超级好用的应用,可以寻找你附近的商店和服务,从餐厅到电影院,到医疗设施以及的士,这个程序非常准确,并利用了谷歌本地商户信息优势。这个程序比你从GPS单元(或应用)获取的信息更有用,并且比iPhone类似的应用更优秀。

9. Tripit      

我推荐Tripit。这是迄今为止我在所有记录旅行线路的应用中认为是最好的软件。它运行于后台系统。你只需将你航班,酒店,汽车租赁的确认邮件转发,它就会自动组织成带有详细细节和确认号码的旅游记录。

10. Seesmic      

Twitter是一个了不起的即时情报引擎,它有专门为移动浏览的版本。虽然现在Android 有一个官方版本Twitter,Seesmic还是最好的Android Twitter客户端。

11. FCC Speedtest      

我迷上了运行速度测试,查看我在各个地方的带宽,看3G网速波动和检查Wi - Fi的质量。有很多非常好的速度测试的应用程序,但我最近喜欢的是FCC Test应用。

12. Astro File Manager      

关于Android 的另一个利好的事情之一是你有低级别的权限访问系统本身。Astro 就是这样一个应用程序,可以让你浏览Android的文件系统。

13. Got To Do      

Android有很多但可供选择的备忘程序,不过我对Got To Do唯独钟情, 因为它有坚实可靠的接口 ,还可以与在线服务Toodledo同步。

14. Gist      

大部分人在不同计算机,不同的设备和在线服务上都有联系人目录。Gist 是一个Web服务,可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甚至从网络端提取联系信息, 帮助你更新重要联系人的信息 。这个应用可以在Android也可以用于iPhone。

15. TED Mobile      

TED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件,是一些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的思想集会。你一定会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观点, 因为立场等观念区别很大 , 但许多谈话都是值得一听的 。让人喜欢的是,他们已经从会议中录制视频,可以自由地在网上获取。这个程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来访问这些视频。 我希望更多的会议在TED上。

16. Pandora      

潘多拉(Pandora )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站”。你只需搜索艺术家或歌曲, 它就会在这信息上创建一个运行的播放列表 。在每首歌曲之间偶尔会有一些广告,不过广告是本地化的,有些还比较有用。

17. Shazam      

如果你想用一个移动应用打动你的朋友,告诉他们Shazam。是否曾经在一家商店或电台听到一首播放的歌曲,你会顿生好奇的问自己“啊,是什么歌曲?” 这就是Shazam用武之地,只要按下按钮,让它收听15秒,让它查询数据库,很快就返回给你艺术家和歌曲名称。它有大约80%的成功率。

18. Dial Zero

你是否是这样的一个家伙,拨打客户服务电话,一直按0直到你找到一个真人来对话?那么Dial Zero就是你的新朋友了。这个程序提供了一吨的美国企业目录,并提供给帮助你最接近真人对话的号码,并且会提示怎么操作你可以尽快的跟真人对话。

19. Google Goggles      

这是一个有趣的应用,走得不是很前但还是走在时代尖端。使用视觉搜索。你可以给出物体的图片,然后应用程序会尝试告诉你它们是什么。目前它的范围有限,但它是相当酷,这绝对是未来应用的一个前景。最酷的功能之一是能够识别图片上的外国语言文字,让你的应用程序进行翻译。这样到了国外,可以帮助你阅读路牌标识等,避免走错茅厕蹲错坑。 囧!

20. Google Sky Map      

曾经几何你可能仰望星空,试图告诉你的宝贝你指出的星座叫名字,或者你想记住哪个星球位于天南极?谷歌SkyMap让你点点手机就可以获取信息。 这是一个新的被称为“现实增强(Augmented Reality)”的应用程序的一部分, 在现实世界的经验之上添加一个数字信息层。

21. Tricorder      

我知道很多爱好者会说,我们的智能手机是越来越像《星际迷航》的Tricorders。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应用程序,把你的Android设备变成一个虚拟Tricorder。它甚至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环境信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无线数据,声音和环境测量信息。

22. FxCamera

老实说,Android的相机软件是一个最需要改善的地方,但这个程序是最好的了。它有可靠的相机控制,全定制选项,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处理照片的特殊效果。

23. Photoshop Mobile      

Photoshop理所当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图片编辑器,它的移动版本也不让人失望。不过,与桌面版本有数不胜数的功能相比 ,而移动应用程序肯定是相对简单了。这是最好的Android(iPhone亦然)的照片处理应用了,例如简单的剪裁,亮度调整,锐化等等。

24. Bump

Bump 是一个有趣(还有用)的想法,利用加速度计在两部手机之间共享信息,在Android和iPhone都可以使用。你可以用它来共享联系人信息(你自己的和其他人的),照片和应用程序。只需同时打开Bump 应用程序,选择你需要共享的,然后手持电话,碰在一起。

25. Barcode Scanner(条码扫描)      

这个程序把Android 摄像头变成一个条码扫描仪。只需扫描产品的UPC代码,让程序自己执行,它会在谷歌产品搜索或公开网络搜索这个产品。你会惊讶于它的工作速度。 你选购零售商品时 ,如果想在购买前上网查一下价格检查一下确保你的价格够公道,你就知道这个程序真的十分优秀。

iPad:苹果赢得的不仅是平板电脑大战?



iPad:苹果赢得的不仅是平板电脑大战?





日前,针对iPad出货量的激增,国外媒体认为,苹果的iPad已经赢得了平板电脑大战。其实纵观苹果iPad自上市之后的表现,笔者以为,iPad今天和未来可能赢得的不仅仅是平板电脑大战。 

在iPad发布之初,笔者就曾经撰文认为,其会对当时势头很猛的以亚马逊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市场(主要是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产生冲击,之后,亚马逊数次下调Kindle阅读器的价格。最近的一次降价是在今年的6月份,其Kindle的价格从259美元降到了189美元。更让人觉得亚马逊承受压力的是,其7月1日推出新版Kindle DX大屏幕电子阅读器不久,就将售价从489美元下调至379美元。与此同时,其他的主要电子书厂商(主要是电子书阅读器)。与此同时,其他的主要电子书厂商,例如Barnes & Noble、Borders等也都大幅下调了自己电子阅读器的降格。期间,电子书阅读器厂商关门的消息不绝于耳。整个第二季度,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厂商向销售商发送的电子书阅读器总量仅为74万部,远低于第一一季度的143万部。 

更令笔者觉得吃惊的是,据最新的统计,苹果iPad上市3个月来(一个季度)的销量已经达到327万台,超过了亚马逊Kindle的销量。虽然超出的数量不多,但不要忘记,这可是苹果iPad三个月对亚马逊Kindle三年的销量啊(亚马逊2007年正式发布Kindle)。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个标志性的事件,之前笔者所言的Kindle模式已经被从硬件端打破,接下来亚马逊面临的将是能够保住自己的最后的“软”防线。即图书资源。据统计,目前亚马逊具有将近63万种的图书资源,相比之下,苹果的iPad只有7.5万种,似乎亚马逊在电子书市场还有很大优势。但笔者认为,随着苹果iPad销量的不断增加(有预计认为今年会达到1300万台),亚马逊在“软”资源的优势将不可避免地得到削弱。原因很简单,失去了Kindle的平台性限制(日前亚马逊已经发布了针对苹果iPad、iPhone、Android平台的Kindle应用),其“软”资源不可避免地被分流,尤其是iPad,想想苹果的iPhone应用程序(也就是软资源)为何会在三年内达到了20万,是由于iPhone平台销量所产生的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今天的iPad正在电子书领域重演iPhone的商业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苹果iPad引发的以Kindle电子书(以电子书阅读器为平台)为代表的整个电子书市场的价格战,这势必会导致(至少是电子书阅读器)价格的下跌而影响到利润,而当亚马逊、Google、索尼、Barnes & Noble彼此间相互倾轧的时候,苹果的iPad尽可享渔翁之利。 

除了电子书领域,笔者理解,外媒认为其赢得平板电脑大战,一来是因为目前苹果的iPad已经出货了327万台,随着陆续登陆其他国家市场,业内预计今年的销量将会达到1300万台。这里先不说今年了,单就现在来讲,苹果的iPad不但已经在平板电脑市场抢得了先机,拥有了百万级的出货量,更重要的是它无论从内涵还是外观设计都重新定义了之前业内的平板电脑,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这也是其他厂商迟迟不敢推出平板电脑的原因。因为作为后来者,市场和用户先入为主的比较心理,可能会让多数的其他厂商的平板电脑自惭形秽,另外就是目前iPad的300多万台实在的出货量摆在面前,那自己的目标定在多少合适呢?多少才算有规模?实际上,苹果iPad给其他要进入平板电脑厂商造成的心理畏惧,远比实际的市场表现大得多,不知道微软牵头20多家合作伙伴的平板电脑“狼群”未来能够会给苹果iPad这只业内惧怕的恶虎造成多大的杀伤力。不过笔者认为克服恐惧心理应是其他进入平板电脑领域厂商挑战苹果iPad的关键。 

最后就是苹果iPad开始杀入企业用户市场。这一改苹果产品始终在个人消费类市场的定位,并直接威胁到上网本和低端主流笔记本市场。据相关统计,苹果iPad现在已经获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其中不乏富国银行、SAP、梅塞德斯奔驰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在亚洲商用领域,婚庆公司、豪华酒店及航空公司也开始对iPad青睐有加。而Citrix对其IT客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企业计划采购iPad,而更多企业则表示,将支持员工使用iPad。如果这些只是部分的市场事实和趋势的话,单从产品本身看,iPad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与上网本相比,高盛的研究称,和上网本无法提供统一的3G和Wi-Fi连接不同,iPad同时提供了这两种上网方式,以确保用户可以与网络一直保持连接。高盛还表示,iPad的优势还在于其启动方便,无需象上网本那样等待系统启动。此外,iPad的电池续航时间也是上网本的2-5倍。 

其实就像对亚马逊的Kindle一样,在于引发上网本和低端笔记本厂商间的相互厮杀,彼此削弱双方的出货量和利润,据称,苹果iPad低配版的价格在3000多人民币,这已经和上网本及主流低端笔记本接近,如果上网本和低端笔记本要降低iPad冲击的话,降价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届时利润受到挤压在所难免,这对于利润本不高的上网本和低端笔记本实在是一种被边缘化的无奈选择。 

通过近期iPad的表现,尤其是超越亚马逊的Kindle,其对于产业的各方影响已经显现,这对于不管是iPad的对手,还是跟风者,在未来都要三思而后行。

索尼:下一个失败的iPad挑战者


索尼:下一个失败的iPad挑战者




在我们看来,索尼的平板缺乏iPad精湛、流畅的体验,而且它斜面式的背部设计不是很好用。”





惠普在其TouchPad平板上市销售仅几周之后就宣布退出;RIM的PlayBook正垂死挣扎,一大堆其他的iPad挑战者们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样一来,苹果就没有必要仓促推出新版iPad,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茨(Mark Moscowitz)上周五在一份投资者简报中如是表示。
莫斯科维茨写道,在那些本有望成为iPad杀手的产品中,下一个宣布退出的可能会是索尼。他最近有机会体验了索尼的最新产品。和先前来自摩托罗拉、三星、东芝等的平板产品一样,索尼的S平板也是基于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没有什么很出彩的地方,”莫斯科维茨写道,“在我们看来,索尼的平板缺乏iPad精湛、流畅的体验,而且它斜面式的背部设计不是很好用。”
莫斯科维茨认为近期唯一的挑战来自于网络零售商亚马逊。“考虑到亚马逊丰富的内容使用权,及其品牌和客户基数,我们认为亚马逊及其将于2011年晚些时候发布的平板可能会坐上第二把交椅。”莫斯科维茨写道。
但也可能不尽如此。在我们看到亚马逊的实际表现之前,iPad主导地位的下一个潜在挑战将于2012年后期基于Windows 8 操作系统推出时再见分晓。而那个时候,新一代iPad应该已经上市。莫斯科维茨表示,供应链中已经存在此类“模型机”,但他认为在明年以前,不会有新款iPad推出。

智能手表将是消费电子市场的新亮点?


智能手表将是消费电子市场的新亮点?





“狄克·崔西(Dick Tracy,漫画人物)戴在手上的那种手表电话将会成为现实。”德鲁·戴特斯(Drew Deters)坚持道。
手表在过去通常只有一种简单的功能,而如今它们正在变成迷你型的电脑,这要归功于我们随时连线的欲望,如电子邮件、短信、社交网络更新及其他消息提醒。
据本周一公布的消息,Fossil公司旗下的Meta Watch智能手表业务被人收购,这可以视作市场对这种新产品兴趣日益浓厚的证据。之前,Fossil公司这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钟表厂商是将Meta Watch作为其技术部门的一部分来运营的。Meta Watch处女作是一款数字手表,它可以通过蓝牙与安卓系统手机连接。当这款产品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科技盛会上亮相时,曾被视为颇具市场前景,但它在预期的夏季发布中跳票了。
现在看起来,收购Meta Watch的投资团体准备最终将其产品推向市场,该投资团体由诺基亚(Nokia)前高管尤哈·皮诺马(Juha Pinomaa)牵头。新组建的公司沿用了Meta Watch的名称,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公司的运营团队还是在Fossil公司时的原班人马。Meta Watch的目标是,于本月下旬在欧美市场推出定价在200美元左右的智能手表。
在一份声明中,皮诺马将智能手表称为“新兴的增长市场。”其他一些初创公司也在这个市场中寻找机会。总部设在纽约的RumbaTime公司正在其智能手表中加入非接触式支付和医疗信息身份识别等功能,该产品还具有廉价及防水的特点,预计将于11月份面市。去年,数家欧洲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谷歌安卓平台的智能手表产品。
基础零部件厂商也对智能手表产生了兴趣。此前,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为开发者们设计了一款名为“克罗诺斯”(Chronos,希腊神话中的时间之神)的原型手表,它的一款应用能够在家长把婴儿忘记在汽车里时让手表发出警报。据称,摩托罗拉(Motorola)也有一款基于安卓平台的智能手表正在开发当中。LG公司和三星(Samsung)都已经制造出可以打电话的手机手表,而LG更是在2009年将其产品推向了市场。
至于销售方面,前面提到的那些智能手表都毫无建树。即便是LG手机手表这样创新性的产品,其铺货范围也从未超出欧洲市场,三星的产品更是连货架都没有上去。由于受到屏幕过小、输入/输出手段匮乏以及应用程序缺乏优化的制约,这些智能手表的效用非常有限。然而,智能手表的鼓吹者却称那些缺点的影响正在减弱,因为这种智能设备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更小、更轻,比智能手机更便于携带,而这正使其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狄克·崔西(Dick Tracy,漫画人物)戴在手上的那种手表电话将会成为现实。”德鲁·戴特斯(Drew Deters)坚持道。
“狄克·崔西(Dick Tracy,漫画人物)戴在手上的那种手表电话将会成为现实。”德鲁·戴特斯(Drew Deters)坚持道,他是RumbaTime公司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之一。RumbaTime公司的智能手表中植入了近场通信(NFC)芯片,可用于非接触式支付,另外还内置一组身份序列号可供急救人员获取佩戴者的医疗信息,该公司希望其产品可以在某些方面起到智能手机所不能及的作用。许多人在锻炼身体时不会带着手机,但他们却会戴上手表。戴特斯称,一些人也会在着急做事时丢下自己的手机,而他们或许会需要近场通信这样的支付手段。
就像是RumbaTime公司的产品,并非所有的智能手表都会带有电话或联网功能。万事达公司(MasterCard)认为,植入其PayPass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手链也可作为支付设备。最近在英国怀特岛举行的一场音乐节上,参加者佩戴了具备预付费功能、支持PayPass技术的腕带,他们藉此来购买食物、饮料和其他一些小物品。万事达公司新兴支付业务的负责人埃德·麦克劳克林(Ed McLaughlin)表示,这些腕带是为了让音乐节的体验变得更棒,它们能减少队列长度和等待时间。